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开阔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专门人才,包括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具有设计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和具有组织能力的管理型人才。

为实现该目标,秉承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营造崇尚学术创新、重视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人才培养规格

(1) 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3)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

专业知识: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

 

二、规范与要求

A 知识架构

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A4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5本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体现宽口径专业教育的知识,这些知识应组织到基础教学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之中。

A5.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A5.2 系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如电工电子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

A5.3 完整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核心专业知识,如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

A5.3.1 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

A5.3.2 较为系统地掌握网络空间全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A5.3.3 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

A5.3.4 初步了解学科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B 能力要求

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B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B5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 获取知识的能力。

B10 应用知识能力。

B11 实践能力。

 

C 素质要求

C1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 工作的动力、主动性和适应性。

C6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C7 诚实、正直与自信。

三、课程体系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实践活动,共48个学分。公共课程含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体育等25学分;通识核心课程共21学分,其中人文学科8学分,社会科学4学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9学分;通识教育实践活动2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

对专业方向类的选修课,必须选修(知识架构A)中的专业课。

 

3、实践教育课程

对专业科技创新的限选课,建议选修:信息安全综合实践、信息安全创新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FPGA等。建议尽可能选择专业设计的选修课。

 

4.个性化教育课程

个性化教育课程是学生可任意选修的课程,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20学分。学分来源为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个模块要求的必修和选修学分之外的所有课程的学分。如,二专课程学分、任选课程学分、本专业限选模块修满学分要求后多修读的学分、部分专业提供的没有学分要求的专业选修课、大学基础英语(3)和(4)、认可学分的PRP等课外科技、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项目等。建议选择专业方向选修课(A)和(B)。

 

四、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4-6年,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考核合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Copyright © 2017 - 2019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沪ICP备05052060号